當孩子想放棄學舞蹈時,大多數的家長都做錯了……快看看你中槍了嗎?
除去平日里學習的時間
更多小朋友空閑的時間里選擇繼續上舞蹈課
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
沒有續班,沒有上舞蹈
那么當小朋友說不愿意繼續上舞蹈課的是時候,家長該怎么做呢?是聽孩子的嗎?還是要壓迫孩子去上課呢?
那我們今天就來分析一下。
孩子為什么要上舞蹈班?
拿體驗課舉例子吧,剛上完體驗課的孩子,被老師、家長圍著問道:“怎么樣,喜不喜歡跳舞呀?”
大多數孩子面對這樣的問題似乎都是靦腆地無法回答,一般家長帶孩子去試課都是有想要孩子去學習的想法的,這時家長或者老師在一旁說一句:“你看,老師跳舞多美啊,像個小公主一樣?”,緊接著老師拿出贈送的舞蹈裙,孩子的注意了完全轉移了,她們多數是被贈送的蓬蓬的粉色紗裙、帶有亮片蝴蝶結的舞蹈鞋所吸引。
當再次問她是否想要學習舞蹈的時候,她會捧著舞蹈服,甜甜地說:“我要學跳舞!”
其實大部分家長希望孩子學舞蹈的初衷,是希望能夠鍛煉孩子的形體、培養美好氣質。
孩子為什么又不想上舞蹈班了?
課程在上到第三、四節課左右,學校門口或多或少會出現耷拉著腦袋的孩子和略帶怒意的家長,原因是因為孩子不想上舞蹈課了。
孩子哪怕穿著心愛的舞蹈服,可再也不想走進舞蹈教室了。她們哭鬧著,嚷嚷著:“我不想上舞蹈課!”,問她們是什么原因,大多數的答案是“太痛了?!?/p>
舞蹈課的學習過程中是以基本功為主要內容,除了形體訓練以外還有體能訓練(軟度、柔韌、平衡、協調等),每節課都是要進行開胯或者其他練習的。
當然,針對幼兒舞蹈,老師不會在一開始就使勁兒,都會按照每個孩子所能承受的力度和節奏,分散在每節課堂當中。
我認為出現孩子不愿意再上課的很大原因,正是因為前面所說的“孩子因為什么而上興趣班”。
孩子是因為舞蹈服,是因為對公主的向往,對舞蹈興趣班并沒有認真和理性的理解,也沒有人告訴孩子,舞蹈服之所以美麗,其實是要經過一針一線的縫制;公主之所以美麗,背后都有一個披荊斬棘的勇敢故事。
正因為孩子的世界太過于美好,對舞蹈的認識太過于簡單,所以在舞蹈興趣課中感受到了“痛”才會排斥。
孩子不上舞蹈課時,家長的做法
面對孩子不上舞蹈班
家長們使出了渾身解數。
01
討好法
“你進教室去上課,等下課媽媽帶你去吃肯德基!”、“寶貝,你只要堅持上完這節課,媽媽就帶你去逛商場,給你買玩具!”。
討好術最具效果,但是,在這里,我想請家長思考一個問題:孩子是因為什么上舞蹈班?是因為麥當勞?是因為逛商場?還是因為喜歡舞蹈、接受疼痛?
02
冷處理法
“你再不進去,媽媽走了!留下你一個人在這里!”,“你趕緊進去,老師還等著你上課,不許哭了!”,“不管你了!我和爸爸走了,你在這里繼續哭吧!”。
暴躁術換來的是孩子沖破房頂的號啕大哭和乞求拉扯。多數孩子眼看爸媽快要走的時候,直跺腳,再接收到爸媽的犀利的眼神之后,只能不情不愿的啜泣著走進入了教室。
03
依順法
“那好吧,你確定不想要上舞蹈課,那我們回家了?!?/p>
沒有勉強,沒有語言暴力,看似和平解決。這樣的解決方式很大程度尊重了孩子個人意愿,但是這樣的方式真的是為孩子好嗎?
不見得,年齡段較小的孩子,沒有自我控制能力,更沒有辨別舞蹈課對自身是否有益的能力,而有這樣辨別能力的是家長,這也是家長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舞研少兒舞蹈實拍▲
//
怎么樣讓孩子自主走進舞蹈教室?
上面列舉的幾種處理方式都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,那么怎么樣才能讓孩子自主走進舞蹈教室呢?還是回歸到第一個問題“孩子為什么而上舞蹈班”。
首先,要了解孩子對舞蹈是否感興趣。一切的學習,從興趣開始。在生活中,我們可以觀察孩子對舞蹈的感覺,看到舞蹈表演時是否會跟著音樂“搖頭晃腦”?是否會跟著舞者努力做著相近的動作?
其次,舞蹈的“美”與“痛”都要接受。任何人都會對美的事物有向往,孩子也不例外,除了感受“美”,“痛”的感受也是必要的。
要讓孩子感受到“美”的反面,認真地和孩子溝通舞蹈中的“痛”,讓孩子在正式上舞蹈課程之間就了解和接受“痛”。
一味地和孩子描述舞蹈的“美”,反而會讓孩子在課堂上難以接受“痛”,否則孩子的內心也是崩潰的,沒有給他一絲絲防備,“痛”就這樣來了。
最后,以積極向上的行為鼓勵孩子。舞蹈中的“痛”是一直存在的,哪怕給孩子打了預防針,如果不經常以鼓勵的話,孩子還是難以堅持。
家長要做的事以積極的行為進行鼓勵,例如:在督促孩子回家練習的時候,多多表揚和稱贊,讓孩子體會到,正因為經歷了“痛”才有“美”與“稱贊”。
當孩子不愿意上舞蹈課時,我們的家長要耐心的引導孩子。
學舞蹈磕磕碰碰的,孩子累了痛了想退縮是很正常的,退縮了不一定就是不喜歡舞蹈了,而是在探索的過程中遇到了未知的困難,家長應該陪著孩子一起克服這些困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