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學舞,最難教的居然是家長!看看你是哪一類家長?
很多家長在孩子學舞蹈這個事上頭疼,因為不知道應該怎樣來正確引導孩子,害怕做無用功適得其反。
為了避免家長對舞蹈學習形成錯誤的觀點,今天我們就來一一剖析,在孩子學舞蹈的過程中,都有哪些類型的家長。(能對號入座的朋友就要格外注意啦~)
ps:以下內容可能會引起老師們的極度舒適,但家長可能會極度不適,事先聲明,此文不是批判,而是希望幫助家長走出誤區,從而正確引導孩子!
上課時,有家長看見孩子注意力不集中,或者孩子一個動作做不好,跟不上節奏,就忍不住對孩子現場指導起來。還有的甚至會著急上去把站在隊伍中的孩子收拾一頓,告訴他腳怎樣放,手怎樣放。
遇到這樣急躁的家長,可以讓家長跟孩子一起感受這個舞蹈,很多家長都會知難而退,因為看起來非常簡單的轉動、律動,學習之后就會知道,學舞蹈不僅是幾個簡單的動作而已。
Tip:家長需知,學舞蹈,就像一個小樹苗,需要澆水、光照、溫度,經過循序漸進的栽培和等待,才能長成大樹。
很多家長對舞蹈學習的過程不是很了解,學一段時間下來,就著急讓孩子們出成果。他們總會問老師:“怎么我家孩子半年也沒學會幾個動作?怎么一年也沒有學會幾個新套路?”
舞蹈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積累和學習,才能變得好看、漂亮。如果學舞的目的就是為了盡快出成果,那就已經脫離了業余培訓的初衷了,大多數家長也會因此而感到失望。
一些家長送孩子學舞,會這樣跟老師說:“沒關系老師,我的孩子你不要對他要求太嚴格,我們也沒有什么過高的期望,就是讓他來玩一玩?!?/p>
家長們要知道,也許你是隨口表達了自己的觀點,但這對老師而言卻是一定程度上的“侮辱”。老師的教學是嚴謹的,不會“隨便教教”,而且他們希望教的每個孩子都學有所成。如果孩子知道,你送他過來只是隨便學學的,他還會用心去學嗎?
家長的態度往往會決定孩子能學成什么樣,千萬不要只是“隨便學學”。
比賽沒有拿到第一名,不學了;表演沒有拿到一等獎,不學了;課堂上跳得沒有別的小朋友好,不學了......家長們這些帶有“功利心”的觀點,往往會導致孩子學舞的半途而廢。
反問一句,假如孩子學文化課,如果不是全班第一,是不是就不讓他去上學了?學舞蹈不是為了攀比,不是為了拿獎牌,是為了讓孩子在舞蹈中感到快樂、得到成長。
孩子不來上課,往往是家長的不堅持,總是找借口為孩子“請假、曠課”,今天下雨了,還是不去了;今天刮風了,請假吧;今天吃酒席,請假吧……“舞蹈培訓班而已,缺兩次課有什么關系?”家長的不負責任最終也會導致孩子的學無所成。
Tip:如果遇到這樣的家長,最好善意提醒,好言相勸,讓孩子盡可能不要缺課,但不能逼太急,強求會引起反效果。
很多家長認為,在孩子學習舞蹈的過程中,家長們需要做的,只是把錢交了,按時把孩子送到舞蹈室就行。至于孩子的舞蹈跳成什么樣,學得好不好,都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,跟家長沒關系。
家長們這樣想是不對的,是不負責任的。舞蹈跟文化課一樣,如果家長對孩子不監督,不在課后進行延續管理,孩子的學習質量是不會理想的。想讓孩子完全靠自覺是非常難的,適當地提醒家長:監督、鼓勵孩子在家里學舞,是提升舞蹈技術的非常重要一環。
一些老師在給學生上小課的時候會遇到這樣的情況:孩子來到學校之后,就跟老師說:“我媽說今天要上XX內容?!被蛘哒f:“我媽媽讓老師給我編個新套路?!?/p>
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的。一方面,在教學中,老師們會根據孩子的基礎和學習狀況來決定教什么,課程進度是不能隨意打亂的;另一方面,家長要相信自己選擇,舞蹈老師都是非常專業的,家長擅自干預孩子的學習進度,很有可能會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。
Tip:遇到這樣的情況,老師應該旁敲側擊、委婉地讓家長明白,他們以上做法的不合理性。
— The end —
來自靈魂的“拷問”,你是哪種家長呢?
再次聲明,這不是批判哦~是幫助家長走出誤區,正確引導孩子,因為我們的目的,都是為了孩子能夠在快樂中高效學舞!